本帖最后由 ruyi 于 2021-3-18 09:59 编辑
作者:十嘉月
《掌中之物》被誉为最虐小说之一,而今年上映由该小说改编电视剧《阳光之下》备受原著党和观众期待。其剧情和该剧播放前的艰难历程备受关注。 因为原著剧情尺度大,三观不符合现代价值观。网友们调侃到男主角是犯了大半部刑法的男人。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男女主的感情线是大家的着重关注点。 众所周知,《掌中之物》这部小说是一部彻底的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虐文。而在电视剧播出之后,有不少观众要求作者给男主傅慎行写重生文。对此,作者回应表示“某些能不能不要在我评论里表达对某个角色的同情与不舍了,我是真心不想看到。非逼我把话讲这么明白吗?还让我写重生文,他配吗?但凡了解我的读者都该知道我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或许有不少的观众是在男主角扮演者帅气外边的迷惑下对该角色的“宽容”但观众的这种“宽容”是否是一种变相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呢? 那么,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又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简单来说,就是受害者“爱上”犯罪者。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源于一起银行抢劫案,犯人劫持4名人质与警察谈判达130个小时,但即使人质的生命受犯人威胁,但事后人质却对犯人表露同情与怜悯的态度,对警察感到抗拒或仇视。调查了解到即使犯人虽然有时候威胁人质生命安全,却有时展示温柔体贴的行为。使得人质在错综复杂的情感下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一般有3个症状: (1)受害者对于犯人积极的情感体验 (2)受害者对于官方(警察)的不信任、害怕和抗拒 (3)犯人对于人质积极的情感体验 大致的病程为:发生犯罪事件、犯人与受害者处于相当密闭空间且犯人有威胁受害者生命安全的能力与条件从而引发受害者恐惧的负面情绪,继而犯人停止威胁并给予受害者恩赐或帮助受害者,让受害者产生了正向情感,最后,患者在两个极端的情绪左右控制之下,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观念。道理就和“打你一巴掌给你一个甜枣”相似。
“治疗方面应当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目前来说,部分的学者认为它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较为相近,故此会采用一些镇静类的药物去舒缓患者的不安情绪,但始终未能彻底使患者的认知方式改变。”治疗重点在于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就是认知行为疗法。 同时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预防方式也在十分重要。 (1)自我调整和个人认知 个体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要避免个人认知错误,无论是《掌中之物》或是《阳光之下》中的女主,都做到了不忘初心,在犯人的可怖手段或是温柔对待都没有动摇。 (2)警察的解救预防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谨慎的态度,采取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息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被害人不可以和别的被害人一样,胡乱用自己的方法解救,这样会起副作用。 ” (3)医生与家庭的积极引导 人类的情感看不见却又强大的能力,自由的情感不一定自由。我们要建立正确健康的认知模式,培养健康积极心理素质,坚决反对危害社会稳定,破坏和谐社会价值观行为。
参考文献: [1]颜刚威.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研究现况[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102-106. DOI: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9.04.023. [2]赵英杰.浅析我国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预防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137-139. DOI:10.3969/j.issn.1008-7966.2016.01.043. [3]陈琦.规训、惩戒与救赎 UA情感传播中的“斯德哥尔摩效应”[J].现代传播,2020,(9):52-59. [4]李佳轩.弗洛伊德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浅析临床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J].青年与社会,2014,(4):348-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