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uyi 于 2021-2-25 11:13 编辑
作者:TRY-u
众所周知,人类幼崽古灵精怪,浑然天成,常常出其不意给人意外的可爱,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幼崽们可爱到爆炸的瞬间 这类幼崽属于【工作狂】,一边专心【工作】,一边认真转脚,怡然自得。 这两对姐妹行为迷惑,但可爱值爆表。拿出拖鞋,嘴动咔嚓,快快比个【耶】 这张挺好的,来我们再合照一张,看鞋底!我们一起比个【耶】
萌娃们用自己可爱又迷惑的行为俘获了一批又一批姐姐哥哥们的心。 但是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萌娃们可爱吗? 有研究表明,人类对婴儿的面孔存在偏好反应,即具有更积极的评价。婴儿面孔的脸越圆、额头越高,婴儿图式效应越强,我们越会觉得可爱。 而且这种偏好不仅局限于人类的婴儿,还可以出现在非人类群体的婴儿之中。 例如,Lehmann等通过在线调查发现,人们对人类群体和非人类群体(包括猫、狗、马、狮子、大象和兔子)的婴儿图片均很敏感。
同时人类对于婴幼儿的偏好具有跨年龄段的普遍性,无论是儿童、成熟的青少年还是成人,均更喜欢婴儿或动物的幼崽。但是在性别上有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通常认为婴儿更可爱,这可能与女性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关。 可是为什么会存在婴幼儿面孔偏好效应呢? 首先,婴儿的面孔会激活与面孔和视觉相关的独特脑区。与成人一样激活了一些脑区,但是婴儿面孔还额外激活了其他脑区,如眶额叶皮层。因此,相较于成人面孔,幼儿面孔更可能引起成人的关注和偏好。 其次,婴儿面孔作为一种享乐刺激,它有可能激活大脑中与奖赏有关的区域,当婴儿面孔的图式越明显,激活的伏隔核反应就越强烈,能让人体验到更强烈的愉悦感。也就是说,大脑中的动机奖赏回路支撑着人们对婴幼儿面孔的偏好。 那么这种偏好效应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具有婴儿图式容易唤起成年个体的反应,让人觉得非常可爱,容易唤起成人个体的照料行为。这种偏好可以使人们关注婴儿,对婴儿的需求作出及时的响应,并更愿意花费精力照顾他们。这些照料反应有利于婴儿的生长,使种群得以发展,从而促进了人类的生存繁衍。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说一句,人类好聪明啊!这种与生俱来的偏好就好像每个人都携带了这种基因。 我们之所以觉得幼崽们可爱,不仅仅因为他们的可爱行为,还与我们对婴幼儿面孔的加工方式有关。希望大家面对可爱幼崽时,克制自己的小手,他们的小脸可是很珍贵的哦!
参考文献: 【1】叶彬, 蔡佳烨, 马佳瑶, & 刘宏艳. (2016). 婴儿图式:对婴儿面孔的偏好加工机制. 中国校外教育(1), 17,14. 【2】查金莲. (2020). 婴儿面孔偏好的研究进展. 大东方(1) 【3】雷怡, 夏琦, 莫志凤, & 李红. (2020). 面孔可爱度和客观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 心理学报,第52卷,(7), 811-822.
(此文章由如易心理咨询中心撰写,请勿私自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