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uyi 于 2021-2-19 11:05 编辑
作者:十嘉月
欢庆新春,人人带着团聚的欢喜踏进家门。不少单独的身影回归家庭的温暖,可温暖的家庭也有让人不知所措的问题—“孩子,有对象了吗?” 爸妈饭桌上的念叨,亲戚的温情慰问,再到闺蜜朋友间的吐槽谈笑。都离不开“对象”这个话题。90后的年轻人都开始了着急认识朋友、相亲的节奏,但缘分并不是说有就有。人生道路长且远,大家都在思考什么时候才能遇到对的那个人呢?
催婚问题是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人必是要结婚成家才是圆满,子孙满堂才是有福。 什么是婚姻?说实在,如果我问我妈这个问题,她可能只能含糊地回答我“婚姻就是两个人相互扶持咯” 而婚姻更深刻地解释是:“婚姻是人类社会历史最为久远的社会行为,婚姻形成家庭,家庭再组成社会。婚姻在社会学中被定义为一种社会赞许的配偶约定,通常理解为稳定的两性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组织,是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婚姻在法律意义上被理解为因为婚姻行为而引起的人身、权利义务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产关系等。” 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了合法繁衍,感情或者爱情并不是婚姻的重心。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人们对于婚姻更加追求精神观念上的共鸣,而不仅仅在于物质和地位的追求。同时伴随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力量的不断发展,现代女性不愿意仅仅只实现生育的作用。重重因素的影响下,年亲人更加追求单身的美好。而人们的晚婚晚育会影响到国家人口老龄化。一环扣一环,人们未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中国家庭现象中,父母对于孩子似乎有一条隐形的带子。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所以我可以管你。对于孩子的婚姻情况,父母更是尤为关注和着急。 而父母的这份着急来源于他们的不安感。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尽管你已经70岁,他们还是会觉得你照顾不好自己。他们会担心父母不在时孩子会孤苦无依,孩子老了无人照顾。当然也不排除父母的孤独感,孩子成年离家,对于新生命的期待和子孙满堂的愿望。人是群居生物,是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父母们也迫切与子孙产生联结,完成生命的延续。这其中也有人类基因中为了繁衍种族的本能所在。
作为未婚焦虑的主体,压力来自四方八面,家庭、工作、情感....而对于婚姻的焦虑,来自对于群体的归属感。在社会文化中,到了20-30岁就应该结婚了,过了30岁,特别是针对于女性,所谓的过了30不值钱、大龄剩女等说法,无异于给人们增加压力。同时你的同龄人都步入婚姻的殿堂,在朋友圈晒娃。你若不加入恋爱婚姻的大部队,就显得你格格不入。这种对于群体的归属感也影响着当代年轻人对于未婚的焦虑。 而在实验研究中,未婚的焦虑也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婚恋问题上呈现出不同程度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的质量,导致部分大龄青年产生不稳定心理,甚至引起厌世、轻生以及性犯罪等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也会无形中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同时焦虑必然导致睡眠问题,大龄青年婚恋压力与随之而生的焦虑情绪或状态是典型的压力一消极结果模式。 无论是我们亦或是父母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我们要有正确的婚姻观,确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评价体系,明白自己的目标。乐观面对、理性看待自身婚恋的挫折。而父母们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情况,适当、适量的催促并不是不可以,而不要像唐僧的紧箍咒“催婚大法”这样只会让孩子厌烦,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家庭和谐。 参考文献: [1]徐俊,袁凯程,王夏宁.新时代大学生被催恋或催婚问题的调查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5):105-111. DOI:10.19411/j.cnki.1007-8606.2019.05.020. [2]“逼婚”背后的焦虑[J].晚霞,2014,(6):29. [3]邢娟,费素定,柳春波, 等.城市大龄青年婚恋压力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6):54-55,58. DOI:10.3969/j.issn.1001-568X.2018.06.0020. [4]王阳,马小雷.催婚:现代社会家庭再生产的困境及其代际冲突——基于一位待婚女青年的生命历程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4):26-34. [5]麦子李.催婚高境界[J].当代工人,2020,(12):56. [6]王一牛.催婚的长辈没有安全感[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9,(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