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争夺战——究竟该不该生二胎?

[复制链接]

221

主题

221

帖子

109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91
ruyi 发表于 2021-2-21 09:38:59
3378 0
本帖最后由 ruyi 于 2021-2-4 11:47 编辑

作者:十嘉月
图片1.png
相信很多二胎家庭的孩子都会思考——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要生二胎?
也肯定会有很多孩子思考父母为什么不能只爱我一个。
自2016年全面开放二胎。不少家庭加入这一“新计划”。新生儿的诞生也带来了许多家庭问题。家庭养育压力增大,母亲照顾孩子的辛苦双倍增加,大宝被关注度减少而引发的亲子问题等等。最主要是,在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少不了的两虎相斗。

如何减少孩子之间的矛盾呢?
首先是大孩对二孩的“敌意”
现在大家都知道要协调大孩面对二孩的到来的不适应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在照顾二孩的同时要关注大孩。但这个时候的照顾者的确是无法像以前一样将所有关注给予大孩。而大孩为了博取成人的关注,往往会比以往更爱发脾气、捣蛋、不讲理和黏着大人等退化行为。更严重者会出现伤害二孩的行为。大孩的心理方面会逐渐变得敏感嫉妒。一部分大孩会不喜欢父母对于二孩的夸奖,产生竞争意识来获得父母的夸奖和关注。也会有趁父母不在时发生抢夺行为。
同时会对大孩的人际交往和学习成绩造成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家庭环境有关,往往出现在对孩子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及无限制满足,造成孩子自我中心个性非常明显。”正常的儿童会在新生儿的到来产生情绪问题但大部分程度较低并在短时间内消化。但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情绪敏感和不稳定,与二孩之间的矛盾持续时间较长,程度会更严重,从而影响了孩子部分社会功能。

图片2.png
二孩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出生顺序对于儿童的性格发展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古话说:“老大憨,老二精”这也许是印证在许多二胎家庭的情况。因为出生顺序的原因,大多数的家庭中要求大孩作为哥哥姐姐得懂事听话,成熟稳重,照顾弟弟妹妹,帮助父母。而对于二孩而言,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有父母长辈,哥哥姐姐的呵护,自然性格更外向活泼。随着成长他们也会比哥哥姐姐们更叛逆和具有反抗精神。
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变化,两者对比之下,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是否会发生变化?
当然的,在父母都一碗水端平,不会十分偏爱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对比,父母都会更倾向于大孩,因为大孩在成长过程中更懂事听话,富有家庭责任感,更倾向于父母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父母于家庭的压力。相比较下二孩具有调皮、叛逆和反抗精神的特征,往往更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样一来父母对于两个孩子的态度不同,也会引发二孩对于大孩的嫉妒和竞争。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父母不能协调孩子间的关系。就会加剧孩子之间的矛盾和竞争。
更多情况下,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很多家长要求大孩忍让二孩,“大要让小”理论积少成多加剧大孩对二孩的不满,也会助长二孩对于大孩的“挑衅”。那么长久发展,发生矛盾时,家长的偏袒会加剧孩子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孩子之间的“战争”在细小事情中积累,陷入恶性循环。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于孩子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给孩子贴标签,关注孩子的实际需求。明白出生顺序对孩子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发展,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阿德勒特别重视并且强调合作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儿童的影响。他认为,培养合作精神是减少孩子敌对情绪、避免争宠的重要途径。”兄弟姐妹之间不应该有对立,学会合作和互相支持,有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建立友好亲密的家庭关系。父母要做孩子之间的润滑剂,孩子相处难免会有冲突,父母及时的沟通和调节,对于矛盾的化解和关系的协调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图片3.png

参考文献:
[1]袁丽娟,王升.出生顺序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及其教养[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4):113-116. DOI:10.3969/j.issn.1673-2596.2019.04.032.
[2]彭雅婷.“二胎”家庭出生顺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3]罗震雷,李洋.论出生顺序对个体发展的影响[J].校园心理,2017,15(3):193-197. DOI:10.19521/j.cnki.1673-1662.2017.03.010.
[4]刘芳.浅谈在"全面二胎"政策下对家庭教育的影响[J].魅力中国,2020,(40):105.
[5]崔倩.二胎家庭中大孩心理和行为变化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0,(30):20.
[6]夏炎炎.二孩家庭中有关大宝常见消极心理及应对策略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35):13-14.
[7]范雪金,范晓萱,蔡蕾, 等.二孩家庭中出生顺序及年龄差与学龄儿童情绪行为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1457-1459,1463.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0.005.

(此文章由如易心理咨询中心撰写,请勿私自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杭州如易心理

杭州首家关注全年龄段人心理健康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

联系方式
  • 电话:0571-85052923
  • 手机:15381069952(同微信)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7:00
  •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南环路4280号汇智地1幢431-433室

微信公众号

Powered by 花房子科技 X3.4© 2020-2021 Comsenz Inc.

无锡花房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业务许可证:B1.B2-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