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RY-u
那些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真的是因为性格差、不讨人喜欢吗?
“你怎么不给我打电话?” “我算是发现了,每次都是我给你打电话” “感觉每次打电话都是我在叨叨,你怎么不给我说说你最近的事情呢?” ……
不知道是第几次,身边的朋友都在冲我抱怨,嫌弃我不主动联系他们,有一些事情不主动和他们分享,一开始并不是很在意,慢慢的好像许多在一起时关系还好的人慢慢地开始疏远,有时候朋友圈都不再看得到他们的消息。我想了好久,似乎真的是这样,不善于自我表露的自己如果没有这群朋友的主动分享,这段关系似乎真的会慢慢变淡。 其实用一个最通俗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就是,你们还记不记得曾经学生时代,你和你的好朋友偷偷钻在被窝谈论喜欢的同学,趁着老师转过去在黑板上写字偷偷传小纸条谴责某一个讨厌的人,你与每一个朋友的亲密好像都离不开手拉手上厕所讨论八卦的事情。班级中好像也总能看到这样一个人,大家在围着圈欢声笑语的讨论着各种关于自己的小故事,他自己一个人呆在角落里面,慢慢地游离在班级的群体之外,慢慢地孤身一人,可故事的一开始也并不是校园霸凌或者时冷暴力,也不是这个个体有多么讨厌,他只是无法从容而又大方的表露自己的感受。
自我表露是指个体向目标人(向他们传达个人信息的人)透露自己的相关信息,后来这一概念发展为告诉他人自己的信息并真诚分享自身的秘密的幸福感。在对目标人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对母亲的自我表露成都高于对父亲的自我表露程度,对同性朋友的表露程度高于对异性朋友的自我表露程度,大学生在关于不同维度的自我表露上,学习和兴趣的表露程度高于个性和身体方面。同伴自我表露将交流的目标具体化,是聚焦在同伴与朋友之间,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陌生人、亲戚等。
在人际关系的理论中,公开有关秘密性质的信息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产生更大的亲密感,促使自我表露行为的增加,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同伴自我表露更能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在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中,结果表明,自我表露水平较高,友谊质量更高,人际关系也更好,即在友谊的建立过程中,自我表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似乎每一段亲密关系的建立都是从互相吐露心声开始的,对于那些不善于自我表露的孩子,我们也要学会引导,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有些孩子过于内向孤僻,在平时的相处中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表露自我感受,除此之外,在教育中也应该让他们明白自我表露的重要性及合理性,同样重要的也要提高孩子们的沟通技巧,有好多不会自我表露的孩子都是因为彼此沟通不恰当导致的裂痕从而对自我表露失去信心,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良好的沟通技巧,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彼此表露。
(此文章由如易心理咨询中心撰写,请勿私自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