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躲在衣柜里的女孩

[复制链接]

221

主题

221

帖子

109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91
ruyi 发表于 2020-12-24 09:49:38
3434 0
本帖最后由 ruyi 于 2020-12-21 18:59 编辑

  作者:林安清浅
心理服务 (2).jpg
    家境优渥的小A,一直被同学们视为“高傲的公主”。小时候的她活泼开朗,和同学们关系都很好,愿意参加班里的活动。直到高中二年级的某一天,她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不愿意认真听讲,懒得与他人交往,总是独来独往,甚至一个人躲在衣柜里哭泣……


  小A和妈妈一起走进了咨询室。
  “老师,我心里有病。”小A抬起头对我说,眼睛亮亮的。

  自从上了高二以来,她好像对很多事情都不感兴趣了。原先的她争强好胜,如今却不认真听讲;原先的她活泼开朗,如今却孤僻封闭,不与他人来往。她说,她好像生活在这个世界之外了,只是冷冷地看着周遭的这一切。而她明明知道怎么和室友处理好关系,却懒得去维系这样的关系,甚至懒得说一句话。现在的她总是想都在衣柜里,感觉那里很舒服、很安全。每周总有三四次躲在里面,有时候默默地哭,有时候就呆呆地坐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她实际上内心非常痛苦。
  而来到这里,她很想得到帮助,获得改变——
  “我希望自己想小学时一样,很活泼、很开朗,和同学们关系都很好,参加很多班里的活动,也愿意开玩笑大大闹闹,而且……不会躲在衣柜里。”

  而这一切一切的起因,都源于小学三年级的父母离婚事件。
  小A的父亲是高干子弟,而母亲只是普通职工。当她的父亲抛下她们去了国外之后,她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原先优渥的生活。好在爷爷愿意和她们一起生活,小A这才能继续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她却一直担心爷爷会抛弃她们母女俩,更不愿向他人提起自己家庭情况。原本骄傲的她,过分追求完美,害怕被抛弃,害怕被发现家庭真相,因此慢慢产生了严重的交往障碍。
  从那以后,虽然她还是和小伙伴们嬉戏玩闹,但是感觉一切都变得不真实了。她好像是故意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套着虚伪的外壳“逢场作戏”。在与人交往时,她也总是努力表现得很完美。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她突然觉得自己好累,再也不想“装”下去了。
  为了“让心灵深处的那个我真正走出来”,引导小A自己走出迷雾,拨开那些阻碍她本性的东西,我决定使用催眠冥想技术帮助她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中,我使用催眠冥想技术帮助小A宣泄当初对父亲压抑的情绪,以及因对母亲不必要的责任感带来的压力,并在冥想状态下对她的非理性观念进行认知调整,如“我必须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得完美”等等。而在后期阶段,着力引导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尝试,更开放坦诚地和同学交往,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而针对“躲在衣柜”的这一行为,我在催眠冥想状态下陪伴她一起体验,看看她真正表达了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我的假定是,如果她能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他人交往得到安全感,她也就不需要用躲进衣柜这样有象征意义的行动来补偿了。在每次的咨询中,我都引导她想象和同学们轻松的交流,或是走出衣柜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鼓励她和同学们打招呼等等。
(具体的咨询方式会因具体情况而异,以上咨询方法仅供参考)
  经过五次的咨询,她不再躲进衣柜里了,也越来越多地和我谈起学校里的趣事。她会主动和同学们交往,周末也会相约去逛街。与此同时,她也发现爷爷是个很可爱的老人家,不再感到那么紧张了。她也意识到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害怕爷爷抛弃她们。

  反思:进行催眠时的引导性比较强,先入为主地认为A对父亲有很多的恨意。然而实际上,A更渴望得到的是优秀父亲的认同。因此,当当事人的情况(如内心的阻抗、防御情况等)未能充分明确,使用催眠强行引导的效果不一定好。而且,本案例也许不一定需要使用催眠技术,使用放松想象或格式塔“空椅子”等技术就可以了。

参考书目:
叶斌(主编).(2009).督导与反思:心理咨询案例集(亲子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此文章由如易心理咨询中心撰写,请勿私自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杭州如易心理

杭州首家关注全年龄段人心理健康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

联系方式
  • 电话:0571-85052923
  • 手机:15381069952(同微信)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7:00
  •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南环路4280号汇智地1幢431-433室

微信公众号

Powered by 花房子科技 X3.4© 2020-2021 Comsenz Inc.

无锡花房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业务许可证:B1.B2-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