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uyi 于 2020-12-21 19:04 编辑
前面我们分享了积极倾听技术和我信息技术,并且还和大家仔细辨识了我信息技术不起效果可能存在的10种原因。
在实际沟通中,我们不可能只是单一的使用某一种技术,而要学会在两种或多种技巧之间灵活穿梭,或者叫“换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到换挡技术呢?
案例一: 妈妈:我真讨厌看到你一放学回家,干净的客厅就变得乱七八糟。在我费了很大力气把它清理干净以后,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感到非常泄气。 儿子:我认为你对于保持房子的清洁过于吹毛求疵了。
当孩子对“我-信息”的反应是无视的, 或者更让人意外的是孩子还会返回自己的“我-信息”,作为对父母的“我-信息”的回应。他们不仅没有立即改变他们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对父母说出一些针锋相对的话。如刚才的案例一
当孩子这样同父母说话的时候,很多父母可能会被激怒,“小毛孩子,反了你了,还敢顶嘴!”
此情此景,就是考验父母有没有熟练掌握沟通技能的试金石啦。在我们沟通力课程的前几讲,我分享“我信息”真诚表达技能,在往前几讲,我分享了积极倾听的技能,还记得吗?当孩子有情绪或抛出问题的时候,父母们需要使用“积极倾听”。
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局面,不可能只是单一的使用表达或者倾听其中一种技巧,我们需要灵活的切换频道,综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巧。
案例向我们展示这位妈妈是怎么成功“换挡”的:
案例二:(摘录自《父母效能训练》) 妈妈:我真讨厌看到你一放学回家,干净的客厅就变得乱七八糟。在我费了很大力气把它清理干净以后,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感到非常泄气。 儿子:我认为你对于保持房子的清洁过于吹毛求疵了。 妈妈:你觉得我的标准太高,你觉得我太挑剔。(积极倾听) 儿子:是的。 妈妈:嗯,这或许是真的。我会想一想的。但是在我做出改变之前,我肯定还是不愿意看到我的努力化为乌有。我现在就对这个房间很不满意。
“通常,当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了他的感受后,就会改变他的行为。通常所有孩子都希望他的感受被别人理解——然后他就会愿意为了你的感受而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p137,还有詹妮和父亲的一段对话,同样让我们看到了那位父亲交替使用“我-信息”和“积极倾听”技能。
案例三:(摘录自《父母效能训练》) 父亲:吃完晚餐后的盘子被留在水槽里,这让我很不高兴。我们不是说好了一吃完晚饭你就去洗碗的吗? 詹妮:吃完晚饭我觉得太累了,因为我为了写研究报告凌晨3点才睡。 父亲:你不想吃完饭立刻洗碗。 詹妮:是的。所以我睡了一会儿,直到10点半。我想在上床前再去洗碗,可以吗? 父亲:我没意见。
听到孩子的情感需求,有助于使父母最初的不接受感消失或有所改变,从而促进亲子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体贴。 这样的对话过程,即是从“面质”技巧到“积极倾听”技巧的转换。
图解“转换技巧”: 《父母效能训练学员手册》中有一张图表,比较直观地展示了这个过程:
对此图示的解读:
尽管与你讯息相比,使用我讯息时引起孩子产生防卫姿态的情形更少,但显然没有人喜欢听到别人说他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麻烦,不管你怎么斟酌措辞和语句,即使是组织最好的我信息,也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受到伤害、内疚、惊讶、尴尬、产生防卫和争吵,甚至让孩子哭鼻子。毕竟,他清晰明确地收到了这条讯息。他的行为是你不可接纳的,给你带来了麻烦和伤害。通常情况下,你孩子的第一回应就是让你知道他现在遇到了问题。从右侧图中可以看出,他现在处于很高的“情绪温度”状态。
当你的孩子对你的我讯息消极回应时,如果这时你仍继续重复我讯息,则根本不可能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反倒他的情绪温度会进一步上升,他的抵触情绪更加强烈,更不会用心聆听你的话。
为了增加孩子倾听你的“我讯息”的几率,你需要使用积极倾听,识别他的苦恼情绪。这种转换可帮助孩子处理他们新遇到的问题,这也表现出父母对孩子回应的理解和接纳。比如:“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我想听听你的感受。”倾听将会给小孩提供一个表达情感、吐露心声的机会,必要时也是为小孩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他可以降低孩子的情绪温度。
所以,只要你发现你的我讯息给你的孩子带来了问题,就应该想到使用转换技巧,从诉说转换到倾听。这只是暂时的转换,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你的需求,而是向对方表明也也很在意他的需求和感受。当你的孩子感到被倾听和被接纳时,他倾听和接受你的我讯息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思考题: 要想实现成功换挡,大家觉得需要一些什么能力? 可以将你的答案写在下方留言区哦~
(此文章由如易心理咨询中心撰写,请勿私自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