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类型是否会影响亲密关系?

[复制链接]

221

主题

221

帖子

109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91
ruyi 发表于 2020-11-24 23:24:59
3198 0
了解咨询 (1).jpg
作者:石头

在说明之前,我想先邀请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依恋,依恋类型有哪些。
“依恋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John Bowlby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该理论当时用于研究婴儿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到了80年代,Hazan和Shaver将这种依恋理论用于研究成人恋情的关系中。
根据一个人的焦虑程度和回避程度的强弱,我们可以将依恋型人格分为4种:安全型、回避型、痴迷型、恐惧型
焦虑程度低+回避程度低=安全型人格
焦虑程度高+回避程度低=痴迷型人格
焦虑程度低+回避程度低=回避型人格
焦虑程度高+回避程度高=恐惧型人格
第一,对于安全型人格(Secure),人群有大概50%-60%属于这种。安全型人格的人在婴儿发展时期,可谓是饿了就有奶喝,哭了就有人照顾,婴儿对外界作出的一系列反应,父母都会给予回应,在父母离开的时候,会伤心,但是会相信父母是不会抛弃他们的,是会回来的。这类依恋性格的婴儿在长大后,他们在对待恋情时,不会疑神疑鬼,他们对另一半有信任感,他们会在一段关系中感到安全感,他们不担心也不怕另一半会抛弃他们。对于恋人之间做出的亲密动作如拥抱、亲吻等等,他们不会抗拒。安全型人格是4种人格中最适合做恋人关系的,是最理想的状态。

第二,对于痴迷型人格(Preoccupied)的婴儿,他们会害怕父母会随时抛弃他们,当妈妈离开的时候,他们极度恐惧害怕,当妈妈回来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得很开心,又同时会发泄愤怒,来惩罚父母的离开。痴迷型人格的人在开始一段恋情时候,会快速和另一半进入状态,但是缺点就是他们总是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脑海里总会冒出一个想法:他最近对我冷漠了,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他是不是爱上别人了 ?就像电影《我想和你好好的》中的喵喵,她会实时监控另一半的一切,甚至偷偷在家中安装摄像头。他们他们害怕被抛弃,也爱之名牢牢占据另一半的大部分时间,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一点隐私空间都不留,他们以为只有这样,另一半才不会离开他们。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另一半受不了了,只能提出分手。

第三,对于回避型人格(Dismissing-Avoidant)的婴儿,也是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满足的爱,父母对他们的自我诉求的回应,也是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久而久之,婴儿就把情感需求压抑在内心,不向父母表达,对于父母的离开和回来,其反应都是冷漠的。回避型人格的人性格独立,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不依赖他人,拒绝和他人靠近,讨厌亲密关系。和回避型人格的人谈恋爱,你会感觉有他没他一个样,他们在一段感情之中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是很平淡的,甚至是冷漠。回避型人格不是不需要被爱,相反他们内心非常渴望被关心和疼爱,只是被掩藏了起来,例如尽管他内心十分喜欢另一半的亲密举措,也不会表现出来。他们常常告诉自己:不行,我不能在这段关系中陷得太深,我不需要别人爱我,我只要自己爱自己就可以了。

最后一种,恐惧型人格(Fearful-Avoidant),人群中占比约4%。这类型的婴儿,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当父母离开时,他们会很害怕,另一方面,对于父母爱的亲近,他们选择回避,拒绝亲密。记得之前网上有这样评论过这种依恋性格的特点:我很喜欢你,但是当我发现你也喜欢我的时候,我好像就不那么喜欢你了,甚至讨厌你。
当然,心理学家只是将上述依恋型人格分为4个区间(没有绝对化),并不代表我们每个人可以对号入座,为自己贴上这样或者那样的标签,我们内心的那个自己,远比当下的心理学理论要复杂得多。

(此文章由如易心理咨询中心撰写,请勿私自转载)
心理服务 (2).jpg
pexels-arina-krasnikova-54167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杭州如易心理

杭州首家关注全年龄段人心理健康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

联系方式
  • 电话:0571-85052923
  • 手机:15381069952(同微信)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7:00
  •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南环路4280号汇智地1幢431-433室

微信公众号

Powered by 花房子科技 X3.4© 2020-2021 Comsenz Inc.

无锡花房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业务许可证:B1.B2-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