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先来?———PTSD患者的疗愈过程

[复制链接]

221

主题

221

帖子

109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91
ruyi 发表于 2020-11-17 21:29:19
3244 0
作者:石头

C从小就是一名冲浪达人,儿时玩游戏结交了一位网友F,虽素未蒙面,但俩人在网上相谈甚欢,每天都在聊天,事无巨细地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日常,是十年的好朋友,还约好了今年年底见面玩耍,然生活无常,F于八月底突发意外,遭遇车祸离世。得知消息后,小C感到震惊、难以置信,沉浸在悲伤和哀痛中...
baf313b3eed2614b3577699c2645fda.png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PTSD诊断标准:
依据DSM--TRPTSD的诊断标准如下:
1.标准A
该个体曾经暴露于同时具备以下两点的创伤性事件:
A1 此人经历、目睹或者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者他人的实际死亡,或者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
A2 此人的反应包括强烈的恐惧、无助或惊恐

2.标准B
创伤性事件在如下一个(或多个)方面持续性地重新体验:
B1 反复,插入性的对事件的苦恼记忆,包括图像、想法或者感知。
B2 反复的有关事件的苦恼的梦
B3 表现得或感觉到好像创伤性事件重现了(包括再体验创伤经历、错觉、幻觉、分离性闪回事件,包括发生在清醒或中毒状态)。
B4 当暴露在象征着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或者跟创伤性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内在或者内在的提示时,强烈的心理苦恼
B5 当暴露在象征着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或者与创伤性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内在或者内在的提示时的生理反应

3.标准C
对此创伤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在创伤前不存在这种情况),如下列之3项以上:
C1 回避与创伤相关的想法,感觉或者对话的努力
C2 回避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
C3 无法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
C4 对重要活动的兴趣或者参与明显降低
C5 与他人疏远隔离的感觉。
C6 情感受限(如无法拥有爱的感觉)。
C7 未来缩短的感觉(如不期望能有一份职业、婚姻、孩子或者正常的人生)。

4.标准D
警觉性增高的症状(在创伤前不存在),表现为下列2项或以上:
D1 难以入睡,或睡眠困难
D2 激惹或易发怒。
D3 注意力集中困难。
D4 过度警觉。
D5 过分的惊吓反应

5.标准E
上述障碍(BCD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

6.标准F
这些障碍导致了临床上明显的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


在之后的一个多月内,小C对于“坐车”抱持强烈的抗拒与恐惧,甚至在看到车时会产生惊恐情绪,只能待在家里...可是梦境“没有放过她”,小C会梦见自己想象的F车祸场景,该事件不断地在其脑海中重演.....C因此感到无助、痛苦、迷茫,甚至抗拒社交。她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也不知道生活是否值得她好好过下去...


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
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事件,或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

2.回避和麻木类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长期或持续性地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拒绝参加有关的活动,回避创伤的地点或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

3.警觉性增高症状
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

4.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同时抑郁症状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
C虽没有出现滥用成瘾物质等行为,但出现了明显的抑郁症状。


C意识到该事件对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危及健康,便踏上了PTSD的疗愈之旅。小C控制自己不去回想有关F车祸的事件,不再了解打听这件事情的后续,多与朋友们联系、约会,寻找心理咨询师,一起纾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消解自己的忧虑。渐渐地,小C不再沉浸于F的车祸离世,又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经此事件后,她说:“我仍然不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这让我更得去好好享受当下的快乐,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心理治疗是根治PTSD最为有效的方法,常用于PTSD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眼动脱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疗法等。
药物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两者的联合使用应该成为第一选择,目前首选治疗药物为SSRIs,其中,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具有较好的疗效。

最后,面对PTSD,我们自身要避免持续性地重温事件,与他人保持联络,学会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可以好好把握当下,PTSD其实并不可怕。


(本文章由如易心理咨询中心撰写,请勿私自转载)

心理服务 (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杭州如易心理

杭州首家关注全年龄段人心理健康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

联系方式
  • 电话:0571-85052923
  • 手机:15381069952(同微信)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7:00
  •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南环路4280号汇智地1幢431-433室

微信公众号

Powered by 花房子科技 X3.4© 2020-2021 Comsenz Inc.

无锡花房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业务许可证:B1.B2-20200408